人民日報聚焦新中國的“第一”: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

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研制, 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原子彈研制過程中,中國人民所表現(xiàn)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勇于登攀的精神,鼓舞著中華兒女不斷向前。

親歷者說

王乃彥: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時候,我在蘇聯(lián)杜布納研究所。從使館拿到核爆的紀錄片后,我請實驗室的主任副主任等外國朋友一起觀看。當時我們實驗室的主任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副主任也是蘇聯(lián)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他們看后,非常激動。他們想不到中國會這么快就研制出原子彈。我那會兒知道,和我一起在杜布納工作過的王淦昌、周光召、唐孝威、呂敏等已經(jīng)參加了原子彈的研制工作,我很希望回國后也能夠參與其中。

1965年,中蘇關系破裂,我回到原子能院。1965年夏,我來到青海海晏縣,參與我國第三次核武器試驗。我那時年輕,干勁十足,天天都睡在辦公室。

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和氫彈之后,敵對勢力不斷以反對核污染為由,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停止核試驗。他們還斷言中國再過20年也掌握不了地下核試驗技術。

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啟動地下核試驗的籌備工作。1969年,王淦昌領導和組織了第一次地下核試驗,當時科研生產(chǎn)受到了嚴重破壞,王淦昌就到處做思想工作,動員大家積極準備。

1975年,第二次地下核試驗,我因為在準備工作中受到了嚴重的意外照射,被送到醫(yī)院檢查治療。治療還沒結束,一個通知下來,我們就馬上往試驗現(xiàn)場出發(fā)了。我是室主任,又是黨員,本來每一次回收都是我?guī)ш?,但這一次,領導不同意我進去,我只能到達警戒線。隨著一張張照片沖洗出來,我們?nèi)〉昧朔浅@硐氲臄?shù)據(jù),大家非常激動。

1976年,第三次地下核試驗也圓滿成功。

參觀貼士:中國核工業(yè)科技館是國內(nèi)首個系統(tǒng)介紹核科技知識、核工業(yè)成就的國家級行業(yè)館,隸屬中國核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yè)科技館坐落于北京西南郊,依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建設和管理。中國核工業(yè)科技館只接受團體預約參觀。預約電話:010—69359276。

1967年6月17日,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顆氫彈在中國西部地區(qū)上空試爆成功。

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我國只用了兩年8個月,發(fā)展速度之快,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親歷者說

楊楨:91歲,見證了“一堆一器”的建成,為氫彈研制提供了關鍵數(shù)據(jù)

1951年,我即將從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在畢業(yè)表格里我填上了“完全、無條件服從組織分配”。個人志愿欄里,第一項我寫的是參軍,第二項是“用原子能迎接共產(chǎn)主義”。沒有想到的是,錢三強先生到清華大學挑選學生時,竟然翻看了我們的畢業(yè)表格。當他看到我的時,錢先生笑著說:“這小子還有點雄心壯志!”

我就這么被選去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院前身)工作。同時被選中的幾位年輕人,也都是具有強烈投身核科學事業(yè)意愿的應屆畢業(yè)生。

1953年,我赴蘇留學。在列寧格勒大學物理系讀了兩年后,一個緊急通知從國內(nèi)傳來,要求我立即辦理離校手續(xù),到莫斯科報到,接受原子能技術培訓。如此突然,不少人為我惋惜,覺得我之前的研究、唾手可得的副博士學位,都將放棄。但我義無反顧。我更看重的是祖國和人民的信任,以及我從少年時代就夢寐以求的原子能事業(yè)。

莫斯科,我見到了錢三強、何澤慧、彭桓武等老師。大家被分成幾個不同的專業(yè)組,分別在蘇方指定的幾個單位參加學習。我被分配到回旋加速器上接受培訓。

回旋加速器開動時具有強放射性,所以用2.5米厚的重混凝土加鐵塊建了一個“碉堡”??勺鳛槲锢韺W家,必要的時候還是得進到“碉堡”里頭去,而且必須是在加速器開足馬力的時候進去。當時我心想:“害怕風險,那我們中國的回旋加速器怎么建?”我不止一次地擔任了這個角色。

實習任務完成,錢三強、何澤慧先生等相繼回國,開始籌備一個以蘇聯(lián)援建的原子核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即“一堆一器”)為主要設備的、新的原子能研究基地。

1958年9月27日,“一堆一器”建成移交,這是一個值得被銘記的日子,中國從此跨入原子能時代。曾經(jīng),中國在原子能方面是外行,沒有反應堆、沒有加速器,即使想做什么,也沒有條件。有了“一堆一器”,就意味著有了基礎和能力去開展研究,滿足國家需要。自此,我在“一堆一器”上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我在回旋加速器上開展的研究為氫彈的研制提供了關鍵數(shù)據(jù)。

1967年6月,我國自己設計、制造的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距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只過了兩年8個月。應該說,它集中了從錢三強、何澤慧、彭桓武起幾代中國核科學家和全國各方面的努力,而讓我們高興的是,這里面也包含自己的汗水。

Hash:0f9834a500eb23cbd9eccbae8e534b312eb655a3

聲明:此文由 中核集團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