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紅軍足跡,走進沅陵王家大院

本文作者:冷清秋

沅陵王家大院,坐落于沅陵縣沅陵鎮(zhèn)西北10公里處的白巖界村。白巖界山海拔530余米,為武陵山最大支脈的中樞之地。王家大院舊址是清代建筑群,占地面積4157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面積1334平方米。紅軍長征時期,紅二、六軍團指揮部設置在此。

我曾經兩次專程探訪王家大院,一次是和沅陵酉沅戶外的隊友,一次是和沅陵自由風戶外的隊友。雖然兩次所走的路線不一樣,其目的是相同的——尋覓當年的紅軍足跡。

在前往白巖界王家大院的途中,有一個古村落——倒油坪。 村子里吊腳樓眾多,但大部分已無人居住,大門緊閉,掛著一把已經生銹的大鎖。木樓與木樓之間的巷道,都是鋪設的青石板。部分吊腳樓的外圍還留有防風隔火泥巴墻,吊腳樓的地基,是由經過石匠修飾的方形巖石砌成的石墻,石墻上掛滿了枯藤枯草。走在青石小巷里,能夠感受到濃濃地古色古香韻味兒。

在經過一棟現(xiàn)代青磚平房時,有一留守老人在家。求得老人家同意后,大家給自己水壺補水。我順便拍下了老人家掛在外面墻上的絲瓜、瓠子瓜種子。

告別留守老人,從平房后面爬上一山坳,便進入了雜樹林中。原有的山路已被茅草、荊棘、樹枝條覆蓋,好幾處路段必須手腳并用、雙手撐地慢慢爬行而過。有幾名隊員的耳朵、手背被茅草、荊棘劃破流血。盡管如此,他們還是臉露笑容,也不忘說上一句玩笑:“有句歌詞是:我用青春賭明天,我今天就是:我用鮮血換快樂!”

鉆出雜樹林,下到山腳的馬路溪后,沿溪而上,到達杉木灣,剛巧有一位老人在家。我們向老人家詢問前往白巖界王家大院的路線時,老人家熱情地告訴了我們,并很榮幸地對我們說:“你們是要走紅軍路吧,當年,賀龍元帥的部隊在我們這里駐扎了一段時間。”聽了老人家話,我的腦海里立刻呈現(xiàn)出了紅軍戰(zhàn)士為百姓劈柴、跳水、掃院的畫面……

一個小時后,我們到達白巖界王家大院對面的山崗上。站在山崗上遙望白巖界半山腰處的王家大院,讓人浮想聯(lián)翩,仿佛聽到當年紅軍的沖鋒號聲…… 王家大院的背后就是白巖界。之所以取名白巖界,是因為這座山一到冬季就終日積雪,遠遠望去,山峰似一座冰海浮雕,因此,當?shù)厝司徒兴讕r界。

白巖界的半山腰處是一大面積斜坡,斜坡上的層層梯田如一幅舒展開的畫卷。北枕白巖界山脊,南沐溪溝。每到春耕播種季節(jié),山歌回蕩,綠浪滔滔。金秋時節(jié),稻谷飄香,金黃一片。這里有明清兩朝都有特指的“貢田”,種植出來稻谷碾成大米,粘中帶糯,清香可口。一丘丘梯田恰似一彎彎月亮,當?shù)厝擞纸o這一道獨特的風景取名為“千丘月亮田”。王家大院和其它幾個村寨一字排開在“月亮田”之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一幅田園風光夾雜著斑駁陸離的莊園畫面,向人們訴說著這里曾經輝煌的歷史。有向曉鐘老師的詞為證:縣城北,常安西,毓秀武陵,梯田連天翠。哇鬧豐年魚戲水,古院書聲,旗聳青山外?!?/p>

我們在山崗上沒有作過多停留,拍了幾張照片后,加快步伐前往王家大院。半個小時后,王家大院近距離呈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

王家大院一時鼎盛至極,建筑精美,規(guī)模龐大。始建于清朝晚期,已有200余年的歷史,戶主是清代大財主王百萬。由于他不僅僅只是斂財,而且善于收買人心,經常架橋修路,粥濟鄉(xiāng)民,當時被稱為“百萬善人”。

整個建筑由石頭城墻圍繞,里間是木質井合院和吊腳樓。為了防火固體,木屋與木屋之間均由飛檐翹角的磚墻恰到好處隔開。遠望那翹角封火墻,好像一只只展翅欲飛的白鶴。屋檐上的溝頭和滴水都是采用超規(guī)格琉璃飾件,這在中國古代民居中還屬罕見。 大院無論門屋、廳堂、正房還是檐下,都是各種寓意不同的雕塑圖案,刀斧神功隨處可見。如:“如意安康”、“平平安安”、“六六大順”、“鼓圓代天”、“錦繡前程”、“福祥雙至”……等等。文革時期的墻上標語至今還清晰可見,簡直就是一座精湛的木石雕藝術大觀園。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這座古老的大院里,曾經還出了個革命黨人,叫王天曙。他與反清革命黨人唐才常、林圭在漢口組建自立軍反清起義,失敗后,被清軍殺害于武昌滋陽湖畔。根據(jù)沈從文先生的小說《瀟瀟》改編、由娜仁花主演、獲得1988年法國第四屆蒙彼和埃國際電影金熊貓獎、西班牙第二十六屆圣塞巴斯安國際電影節(jié)吉柯德獎影片《湘女瀟瀟》的主要場景地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1934年10月,賀龍、肖克率紅二、六軍團進駐該村,王家大院成為當時駐沅紅軍的臨時作戰(zhàn)指揮部。為攻打沅陵縣城配合紅軍長征、策應中央紅軍主力實現(xiàn)戰(zhàn)略轉移立下了功勞。我們不難想象出賀龍元帥當時在這里指揮若定、揮斥方遒的場景……

王家大院現(xiàn)為沅陵紅色革命遺址,是革命老區(qū)湘川黔沅陵蘇區(qū)縣的歷史見證。在此,向革命老前輩和浴血奮戰(zhàn)的紅軍英雄致以崇高地敬禮!

參觀完紅色革命遺址,我們滿懷對紅軍的懷念之心緩緩離開王家大院,沿著紅軍足跡,向此次之行的最后一站四方溪進發(fā)。

(編后語:兩次不同時間走進紅色革命舊址王家大院,看到院內房子破爛不堪、有的甚至垮塌的現(xiàn)狀,不得不讓人心痛?。。?/p>

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冷清秋老師的精彩文章!

讓我們都來欣賞家鄉(xiāng)的美景!

作者生活照

記 / 錄 /美 / 好 / 生 / 活

作者簡介:

冷清秋,原名張文廣。沅陵清浪鄉(xiāng)人,從事水電安裝工作,酷愛戶外,并喜好把戶外的所見所聞用美篇、游記、彩視記錄下來。

沅陵人或景或事的原創(chuàng)文章(圖文并茂者尤佳)

—— —— END —— ——

贊是一種鼓勵|分享傳遞友誼

Hash:896d7e7df271f11dca155341e3a43751f31112f8

聲明:此文由 沅陵好有味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