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三伏天避暑圣地,生態(tài)氧吧——大崎山

(大崎山森林公園游覽圖)

崎山松濤

倦鳥還巢

崎山云海

崎山云海

朝陽

日出

大崎山,素有鄂東泰山之譽。位于縣北部,距市區(qū)70公里,地處團風麻城、羅田三縣市交界處,南距古城黃州70公里,西距武漢市道觀河風景區(qū)15公里,距京九鐵路黃州火車站僅50公里。

大崎山森林公園經(jīng)營總面積2萬余畝,林木蓄積5.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1.4%,屬亞熱帶大陸氣候,森林景觀豐富多彩,季相變化四時分明。年降雨量1262MM,平均氣溫16.8攝氏度,森林密布,古木參天。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包括野生藥材在內(nèi)的喬灌等植被種類達1268種,還有豺、狼、狐貍、果子貍以及野豬、貓頭鷹、蟒蛇等100多種重點保護動物,較為復雜的動植物資源體系,造就了大崎山別具一格的森林景觀。

龍王頂海拔1040.8米,山體呈東西走向,東南橫臥小崎山、禱雨山,西北聳立接天山。明代《黃州府志》說,大崎山“遠自麻城龜峰而來,蜿蜒盤伏,至些突然高舉,山勢絕懸,甲于一郡”,方圓有120平方公里。大崎山自然景點眾多,如“龍王頂”的古泉;“海沙蘆葦”的奇異;“仙人石”萬斤巨石推之則轉;“接天山”的奇險美景等,還有那歷盡滄桑、飽經(jīng)風吹雨打卻牢固依舊的古寨墻以及傳說美麗的孫家洞、桃花洞、八卦洞、老虎洞等等,洞洞有景。更有那栩栩如生的試心石、睡仙石、巨人石、蓮花石、九龍石等。

大崎山之神在于魂。主峰龍王頂,正如蛟龍昂首,笑傲蒼穹。與之相連的接天山,宛如一頭靜臥的雄獅,昭示著東楚的幸福安康。毗鄰的小崎山,卻又似猛虎回眸,守護著大別山南麓的門戶。位于南山腰的能仁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西北接天山的“真武觀”道教,據(jù)傳歷史上曾經(jīng)與武當山的道教齊名天下。

玉璽石:大崎山玉璽石高約三米,于懸崖絕壁之上倒掛。玉璽石似是天賜一塊神石落到了懸崖絕壁之中,恰在山崖之腰處,猶如神來之石作擎天一柱。民間傳說,盤古在開天地時為壓制住山崩地裂,在天上提前將秦朝的玉璽丟到了人間化作現(xiàn)在的這塊玉璽石以鎮(zhèn)住神石亂飛,因為是玉璽,國之基石,所以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的皇朝--秦朝到了秦二世時就沒有了。

這塊巨石被人們奉為神石,此后居住在這里的人們每逢華夏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來時,都會到這里頂禮膜拜,祈求日子平安、風調(diào)雨順。

真可謂是“石勢孤懸鬼斧開,天外玉璽飛下來。語破天驚寄天宇,萬念于心可釋懷”。

飛來石:崎山“飛來石”位于孫家洞景區(qū)進入門樓往北500米處的公路旁,于巍峨石崖上聳立,危如累卵,搖搖欲傾,上刻“飛來”二字,格外引人注目。

飛來石約重300噸,由三塊巖石天然造成,其中兩塊小石與其下的平臺巨石之間的接觸面很小。因石極大非人力累加于平臺之上,二石疑似從天外飛來,故名“飛來石”。

專家認為,飛來石這一奇觀是地質(zhì)變化過程中由山體崩塌而形成的,真可謂是大自然斧奪天工,天設地造。人們在驚奇中能細細品位到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引得無數(shù)攝影愛好者紛至踏來采風,來崎山的游人更是合影留戀不已。

此處藝術作品有“踏破石屐”、“母親的懷抱”、“長發(fā)飄逸”等等。

鷂子翻身:兩絕壁間生有一為三角體狀的巨石,三角巨石較尖的部分順兩崖壁向山下方指,狀如石鷂掠絕壁俯沖。因下接天山的石徑是由鷂背和鷂嘴上方往后沿鷂尾在石壁下轉折至鷂腹處再順絕壁直下,行人順石徑上下似有鷂鷹在空中翻折的意味,而取名此處為“鷂子翻身”。

此處極其險要,是攀援接天山絕壁的必經(jīng)之路。一條獨絕石徑順崖壁蜿蜒修建,扶摸絕壁而小心翼翼地走在石徑上,腳下就是萬丈絕壁。石徑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在國內(nèi)解放戰(zhàn)爭時期曾被毀損,后經(jīng)改修加固,現(xiàn)安有鐵鏈鑲護,游人在懼、驚、嘆大自然神奇雄偉的同時更不乏安全保障。

“鷂子翻身”系接天山絕壁在山體發(fā)生運動時,山上一巨石往山下滾落時卡在石壁之間形成的,至今年代已無人知曉,只知有史以來接天山就有了這“鷂子翻身”。其巧妙讓歷來的行人游客嘆為觀止,屢屢稱奇。

龍王頂:“崎山巔有龍頂,其深莫測,旱歲取水禱雨”。

龍王井因為原在龍王寺之內(nèi)而得名。明孝宗弘治《黃州府志》記:“崎山有龍井,其深莫測,旱歲取水禱雨”。據(jù)考,龍王井在古代尤其是在明朝時期,是在干旱之年用來求雨的。在明朝,每逢旱年,本地縣令召附近鄉(xiāng)紳及村民聚集到龍王井。經(jīng)龍王寺道長誦經(jīng)作法之后,將事先精心挑選準備的神鱉(王八)放入龍王井內(nèi),神鱉隨即潛入龍王井底堵住了泉眼處,再命吞服過龍王寺符水的村民將井水淘盡。待龍王井見底后,將鐵銃對著井內(nèi)點炮三響,神鱉受驚即鉆入井底泉眼,一股清洌的山泉水又從井底涌出。抬龍王菩薩像至香案之上,用寺內(nèi)法器乘新泉于像前,縣令領一干從等匍匐香案之前,道長作法求雨,隨后即烏云密布、電閃雷鳴、降下甘霖,急解天下蒼生之疾苦。

龍王井面向西方,背枕青山,隱于綠樹松蔭之中,幽深清靜,井之飛角純樸雅致、清晰可見。一片草地從井前延伸入龍王潭,綠草掩映的小徑處有石桌石凳。據(jù)說,潭上原有一座小涼亭,飛檐斗拱,雕龍畫鳳。文人墨客,最愛于月圓之時會集于此,臨地賞月,迎風詠哦,其樂融融。

龍王井長年有水,不溢不涸。炎夏時涼氣襲人,嚴冬則暖氣撲面。掬一捧龍王井水,入口清涼、香冽、甘甜,沁人心脾。相傳此井與武漢新洲區(qū)漲渡湖相通,每遇漲渡湖中撒網(wǎng)打魚,則龍王井水混,腥氣陣陣。亦說此井通東海,觀井水深淺便可知東海潮漲潮落,浮云常漲常消。還傳說鐵拐李來崎山時為測龍王井之深,以蠅系石而下,九九八十一根長繩首尾相接而不達其底。眾說紛紜,歷代相傳,龍王井變得神奇莫測,引來無數(shù)人祈求神靈賜水,以消災祛病。

大崎山也是革命根據(jù)地之一,張體學、方毅、陳再道、高敬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輾轉戰(zhàn)斗過。整個公園環(huán)境幽靜,空氣清新,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是鄂東游覽避暑勝地之一。

大崎山省級森林公園按總體規(guī)劃分期建設,到目前,各項基礎設施基本完成。目前水、電、路、通訊網(wǎng)絡、電視等基礎設施齊全,建有避暑山莊、賓館和療養(yǎng)院,接待床位1000余張,開發(fā)景點30多個,游覽線路3條,游客來得了,住得下,吃得好,玩得舒暢。

Hash:b21b908ede469ae1b03913ac90547df38aac6288

聲明:此文由 團風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