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日課 | 戲馬臺前,采花籬下,問歲華

宋 詞

大有·九日

潘希白

戲馬臺前[1],采花籬下,問歲華、還是重九。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一片宋玉情懷[2],十分衛(wèi)郎清瘦[3]。紅萸佩[4],空對酒。砧杵動微寒,暗欺羅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強整帽檐攲側[5],曾經向天涯搔首。幾回憶、故國莼鱸[6],霜前雁后。

[1]戲馬臺:在今江蘇徐州城南,為楚項羽閱兵處。

[2]宋玉情懷:悲秋的凄涼情懷。戰(zhàn)國時辭賦家宋玉作《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p>

[3]衛(wèi)郎:晉代衛(wèi)玠,身有羸疾。因為他名氣大,所到之處觀者如堵。后來衛(wèi)玠病死,時人稱“看殺衛(wèi)玠”。

[4]紅萸:紅色的茱萸。又叫紅豆,相思豆。古俗重九時佩茱萸登高。

[5]帽檐:指孟嘉事。晉孟嘉為桓溫參軍,嘗于重陽節(jié)共登龍山,風吹帽落,嘉渾然不覺,談笑自若。

[6]莼鱸:晉人張翰見秋風起,思念家鄉(xiāng)吳中的莼羹、鱸魚膾,嘆道:人生貴在適志,何志遠在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命駕南歸故鄉(xiāng)

潘希白,生卒年不詳,字懷古,號漁莊,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理宗寶祐年間進士,宋恭帝德祐初召為史館檢校,沒有赴任。卜居于柳塘,極山水之勝。他的詩詞在當時都有名氣。《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這是一首重陽感懷之詞。面對風光依舊的江山,作者無心登高,只有滿腔愁緒和思歸之情,表達了對國運日衰的無限悲哀。

詞的上闋描繪自己面對重陽來臨之際,無心賞景,只有愁緒。自己來到戲馬臺前,摘下幾朵菊花,才想到已到了重陽節(jié)前夕了。戲馬臺曾是項羽的閱兵臺,也是后來劉裕在此登臨賦詩,率兵北伐,收復洛陽,在此發(fā)兵的地方。如今此地再無此英雄,而自己又無力回天,因此只有愁緒而已。恰恰自己從戲馬臺歸來時,南山的蒼翠與往年沒有什么區(qū)別,昨夜里隔著簾櫳,聽到的全是風雨瀟瀟,全然沒有登高的情趣,只有一片如同宋玉那樣的悲秋之情和衛(wèi)玠那樣因愁而形成的瘦體。

詞的下闋描繪自己在重陽節(jié)之日的凄苦,表達思歸之情。自己雖然也隨俗佩上茱萸,但是面對空空的酒杯,心里感到悲切。遠處的搗衣聲傳來寒氣將至的信息,令人感到一絲絲的涼意。秋光已經不多,滿眼所見,全是枯柳殘荷,眼前的景象更令人內心凄涼,于是所想到的只能歸鄉(xiāng),勉強整好歪斜的帽檐,面對天涯搔首,這種心思誰能理解呢?多少次回憶的只是故國莼鱸。在霜凍前,雁南飛后,正是菜美魚肥之時。這是一種無奈之情,雖懷憂國情,卻無回天力。自己所能做的只有離開官場,回到家鄉(xiāng),眼不見為凈。處于南宋末年的作者,面對危巢之下的南宋王朝,又有什么辦法呢?

Hash:c243e947d604eabebe683432eb77e841bae9bac1

聲明:此文由 岳麓書社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