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挺:因樂而愛,因愛而存 ——說十二木卡姆背后的愛情

莎車,說起十二木卡姆,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是莎車乃至新疆的一張名片,被譽為“絲路明珠”,而“十二木卡姆之母”就是阿曼尼莎汗。打動我的,除了十二木卡姆美妙的樂聲、曼妙的舞姿、奇妙的雜技,更是那吹盡五百年的黃沙、依舊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屬于那個時代的凄美愛情故事。

莎車縣喀爾蘇鄉(xiāng)夏普圖吾克村,有一個白楊、沙棗樹環(huán)繞掩映的灰白色小平房,與周圍的民房相差無幾,但就是在這不起眼的陋室中誕生了阿曼尼莎汗。據(jù)村民口中傳說,阿曼尼莎汗受父親的影響(父親曾是宮廷樂師),很小就會彈奏民族樂器,能歌善舞,特別喜愛音樂詩歌。關于阿曼尼莎汗與葉爾羌汗王朝的第二代國王阿不都熱西提汗的相遇,有很多傳說,有說是國王微服私訪、進到阿曼尼莎汗家中看到了彈布爾、讓她彈奏,有說是國王打獵、被阿曼尼莎汗彈奏的美妙樂聲所吸引,也有說是阿曼尼莎汗創(chuàng)作的歌被傳唱、國王尋歌而來。在封建王朝,一位貧民女兒與國王的不期而遇,本身就帶著些神秘的色彩和美好的祝愿,但是諸多傳說中有一點是相同的,是阿曼尼莎汗的樂聲、是詩歌、是她的才藝讓國王一見傾心。而國王也深深熱愛著音樂、詩歌,共同的興趣愛好成就了兩人的愛情,也加速催化了兩人的愛情發(fā)芽開花,讓皇宮與村舍、皇族與貧民之間的橫亙一下子消逝了。

“木卡姆”為阿拉伯語,原意為規(guī)章、法則、地位,后用于音樂領域,主要指成套的民間古典音樂。都說維吾爾族人只要能說話就會唱歌,只要能走路就會跳舞,可以說歌舞伴隨著這個民族而生,而木卡姆就起源于人們日常勞作時的隨口哼唱(那時稱之為“博雅婉”),早在二十四史中即有記載,謂之“摩河兜勒”大曲,漢武帝時,又以此大曲為基礎,創(chuàng)作出了新聲二十八解。十世紀后,西域的法拉比、納瓦依等著名學者、音樂大師,經改制樂器,在十二品律傳統(tǒng)和先前歌曲音種組合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多個套曲,受到廣泛傳唱。但十三世紀后,木卡姆卻變得內容龐雜、宮廷氣、宗教味濃厚,歌詞生澀隱晦,曲調五花八門,成為貴族階層獨享的文化產品,難于記憶傳唱。而14歲入宮的阿曼尼莎汗成為一股清流,在國王阿不都熱西提汗的支持和宮廷樂師卡迪爾汗的幫助下,將木卡姆這一來源于人民的藝術形式,重新進行系統(tǒng)整編,刪除重復和不合音節(jié)的歌詞,改掉了難懂難記的外來語詞匯、古維吾爾語匯以及陳舊的宮廷詩詞,讓木卡姆變得更易傳唱,重新在民間煥發(fā)活力。一個來自民間的女子,讓一門來自民間的藝術重新回歸民間,又從民間不斷汲取營養(yǎng)豐富著這門藝術,這就是阿曼尼莎汗的偉大之處。在文學方面,阿曼尼莎汗留下了《心靈和誡言》、《精美的詩篇》兩本抒情詩集及《美麗的情操》等著作,至今很多至理名言還為人稱頌。

阿曼尼莎汗14歲入宮,34歲難產而亡,她和女兒被特批葬入葉爾羌汗國王陵。阿不都熱西提汗十分難過,在阿曼尼莎汗的陵墓旁建了一個誦經堂,為阿曼尼莎汗寫了很多思念她的詩歌,誦給她聽,為她祈禱,三年后在無限的思念與悲痛中去世,逝后按照他的意愿,與阿曼尼莎汗相鄰而葬。也許這也真實寫照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阿曼尼莎汗與阿不都熱西提汗相知相愛的20年,時間不長,也沒有留下愛情的結晶;但因為他們的愛情因音樂而生,與十二木卡姆相伴,藝術的生命讓兩人的愛情之樹常青,有十二木卡姆演奏的地方,就有兩人的愛情故事在傳唱。

“哪個花園有你這樣美麗的一朵花?引來我這樣如癡如醉的百靈鳥?春天呀,你讓我想起了自由和天堂!”“說你的身姿是柏樹的化身,柏樹卻沒有你那翩翩的步態(tài)。說你的丹唇是玫瑰的蓓蕾,蓓蕾卻道不出你那纏綿的話來?!睅装倌甑娘L沙洗禮,王國無存、城市早已變樣,兩人譜寫的情詩卻依舊口口相傳,兩人創(chuàng)作的樂曲依舊余音繞梁,兩人的愛情故事依然敲打著后人的心扉,鼓勵著葉爾羌河畔的青春男女勇敢去愛,共同澆灌愛情之花......

(作者簡介:徐挺,上海浦東新區(qū)區(qū)委組織部干部,為上海市第九批援疆干部)

Hash:8ca46baa9042cba4e43daaf56af8f397c267ba73

聲明:此文由 錦繡路上工作室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