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嶗山避暑勝地太清宮!

太清宮

“北國小江南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冬無嚴寒,

夏無酷暑。

上清宮下下清連,紺宇凌霄更近仙。

修竹萬竿青入海,老松一路碧參天。

仙境嶗山,除了絕美的海天景色賞心悅目外,還有眾多道家建筑歷史文化值得探究。道教文化是嶗山文化遺產一個標志性的烙印。最為壯觀的當屬老君峰下的太清宮。

太清宮在嶗山眾多道教建筑中歷史最悠久,影響最深遠,規(guī)模最大。

嶗山太清宮始建于公元140年,公元905年在幾位著名道士的努力下,逐漸有了一定規(guī)模,此后建筑不斷增加。

元朝時,這里成為全真派的道觀,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地位迅速提高,被稱為僅次于白云觀的第二叢林。

明朝時,著名的道士張三豐曾經在這里修煉。

嶗山還和中國偉大的古代小說《聊齋志異》有聯(lián)系,書里面有很多內容取材于此,而且據說作者蒲松齡還在這里居住過。

太清之上,遠觀嶗山群山,情緒多變,時而碧空如洗,時而云霧繚繞,當奇石纏繞云霧,當海洋吐納霞光,這座海上名山越發(fā)顯得“仙氣十足”。

太清風景游覽區(qū)位于嶗山風景名勝區(qū)的東南部,從青島市區(qū)沿香港路或東海路東行約40公里即可到達。景區(qū)以著名廟殿太清宮命名,簡稱太清景區(qū)。宮在峰下,大海當前。

太清宮,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為主殿,以附屬設施關岳祠、東西客堂、坤道院等構成的房舍共150余間。每個大殿都立有山門,并有便門甬道相通,房舍簡樸、古拙,基本上承襲著宋代的建筑規(guī)模和特色。

太清宮院內有銀杏紫薇、牡丹、耐冬等古樹名花,特別是三官殿前兩側的白茶花和紅耐冬最為有名。東側是一株開紅花的耐冬,樹高8.5米,圍粗1.78米,樹齡當在600余年,花期自11月上旬到來年6月中旬,雪天仍花紅如火,蕊黃如金,葉綠如翠,是 嶗山珍貴古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一篇題為《香玉》的小說,其中穿紅衣的花神“絳雪”,即指此樹。

太清宮牌坊,高8米,寬16米,白色花崗巖石構架,四柱三門式。由底座、立柱、額枋和字板四部分組成,造型別致,莊重大氣,自下而上分別雕有“事事如意”、“福祿壽”、“鶴鹿同春”、“十二生肖”、“龍形”等雕刻,形象生動,寓意深刻。其中牌坊的龍共有101條,象征著嶗山太清宮在山東眾多道家廟宇百里挑一,牌坊的側面用浮雕雕著蝙蝠、金錢和壽字,就是民間常說的“福祿壽”。

嶗山太清宮位于嶗山最南端的寶珠山下,環(huán)圍寶珠山七座山峰,主峰為老君峰,左側依次為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右側依次為重陽峰、蟠桃峰、西王峰;南面是嶗山頭,西南面是碧藍的海灣,稱“太清灣”。

太清宮停車場前即是“太清灣”。

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滟,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著名的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太清宮嶗山道士,晨起舞劍練功,閑時打坐靜思,仙風道骨。

這里還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各國文化愛好者溝通的橋梁,傳承中國道教文化、中國功夫、歷史習俗。

公交車線路:市內從臺東,李村,輪渡,火車站,大港二路,昌樂路等站可乘公交車直達嶗山風景區(qū)。分別為104路,106路,107路,110路,113路,123路,304路,311路,312路,365路,371路和802路。然后在景區(qū)內乘旅游專線車或徒步到達本景點。 駕車路線:從火車站,昌樂路或大港二路出發(fā),入高速公路,自駕車僅需一小時行程。

嶗山太清宮

Palace

您有沒有心動呢?

咨詢電話:87096999轉2,18669819719

了解更多旅游詳情

Hash:14ef52dde2c6e7708794a44834c049257ecfa28a

聲明:此文由 鴻泰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