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金襄陵、銀太平”,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12月8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世界考古論壇中,陶寺遺址再度“驚艷”全場,獲得“重大考古研究成果獎”,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了陶寺遺址的考古價值和獨特魅力。襄汾,這個不大的晉南縣域何緣又一次聚集了全世界考古界的目光?

襄汾縣于山西省臨汾盆地南端,東鄰浮山、翼城兩縣,南與曲沃縣、候馬市、新絳縣接壤,西傍鄉(xiāng)寧縣,北靠臨汾市。襄汾縣共有耕地58150公頃,其中平地約占75%,梯田約占20%,山地僅占5%,是臨汾市的平川大縣之一。由于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土質(zhì)肥沃,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得天獨厚,素有“金襄陵、銀太平”之稱,曾被國家確定為糧棉生產(chǎn)基地縣。作為地理人文兼?zhèn)涞囊粋€大縣,自然少不了旅游的勝地。

襄汾的歷史

最早中國在襄汾,這可不是吹的。襄汾是一個神奇的縣。不了解的人,可能會說,也沒什么非常好玩的地方。但如果你有興趣深入進去,才會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的每一個村莊,都是厚重的文化風景。

丁村遺址

襄汾縣丁村遺址—早在10萬年前,馳名中外的“丁村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燦爛的黃河文化。

舊石器時代中期遺址,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的襄汾縣丁村遺址。丁村遺址位于襄汾縣城南4公里處,村內(nèi)遺存有明、清時代的民居院落40多座,是中國北方地區(qū)現(xiàn)存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

丁村剪紙文化是襄汾縣的漢族民俗文化,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古陶寺遺址

襄汾縣陶寺遺址,是堯的都城,是最早的“中國”;陶寺遺址全面擁有文明起源形成的要素和標志,在陶寺遺址時期中國就已經(jīng)進入文明階段,這比歷史教科書上的華夏文明從夏王朝開始,整整提前了300年。

陶寺遺址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qū)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還包括廟底溝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戰(zhàn)國、漢代及金、元時期的遺存。是中原地區(qū)龍山文化遺址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之一。山西陶寺遺址群很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國”。而之所以確定該遺址為最早的“中國”,是因為在考古項目中“圭尺”的出現(xiàn),來確立了地中的標志,由此證明該遺址是中國最早的邦國——“地中之都,中土之國”。

陶寺觀象臺是迄今考古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早的觀象臺遺址,比位于英格蘭索爾茲伯里平原巨石陣早了近500年。而史前陶寺人據(jù)此制定的歷法,是當時世界已知最縝密的太陽歷法,代表著當時天文學發(fā)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今天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的直接源頭。觀象臺的發(fā)現(xiàn)同時也證明了《堯典》“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的真實性。

汾城

汾城鎮(zhèn)地處襄汾縣城西南16公里處,唐初為尉遲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貞觀七年縣城由古城遷于此,名為太平縣,由于歷朝的建設,使汾城留下了大批的古建筑,汾城至今保留著從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4年)到清末的建筑遺構十一處,有近四十余座保存非常完整,被譽為山西省十大古建群之一,總面積大約為二萬平方米,(以鼓樓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為城隍廟、文廟、明倫廟、鼓樓、學前磚塔、縣衙大堂、關帝廟、社稷廟、洪濟橋、城墻等)。

香嚴禪院

香嚴禪院位于山西省美麗的汾河岸畔。上接著名的壺口瀑布,下臨大運高速,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香嚴禪院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間(公元一三〇八年),重修于明弘治十二年,乃平陽一帶著名的佛教道場。此寺院原建筑金碧輝煌,布局合理,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千佛殿、藏經(jīng)樓,東西兩邊為配殿及廂房。寺內(nèi)佛像雕塑藝術精湛,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p>

普凈寺

普凈寺在山西襄汾縣城西南30公里史壁村。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為元、明遺物。山門三間,天王殿五間,懸山式。菩薩殿五間內(nèi)柱設在前槽,依柱筑扇面墻一道,墻前為觀音菩薩和善財童子,豐潤嫻雅,兩隅十八羅漢各具神態(tài)。墻后地藏、道敏、冥化端莊肅穆,十殿閻凝神對坐兩側。最后為大雄殿,五開間六架椽,原為懸山式,后改為硬山,斗拱四鋪作單下昂,殿內(nèi)后槽施二金柱制成佛龕,柱上用蟬肚形大雀替承托四椽伏,伏上架內(nèi)額直達兩山,次間大爬梁由檐頭直承平梁以下,結架純系元構。龕內(nèi)塑釋迦、文殊、普賢華嚴三圣,其中二菩薩身式修長,衣飾合體,面形上方下圓,神態(tài)嫻靜慈祥,塑工頗為精巧。

香陵文廟大成殿

該廟位于襄汾縣襄陵鎮(zhèn)糧站內(nèi),創(chuàng)建于金泰和九年(實為大安元年,1209年),元大德十年(1306)重建,明清時期屢有修葺。現(xiàn)僅存大成殿一座,面闊五間,進深十椽,。歇山頂建筑。前設月臺。梁架結構為六椽栿前后施乳栿通檐用四柱;山面梁架為十架椽屋分心乳栿用五柱。角柱升起、側角顯著。補間設斗栱一朵,斗栱為五鋪作重栱出單杪單下昂里轉出兩杪計心造。

歷史名人

姬緡,春秋晉國國君。哀侯光弟,繼小子侯而立。前704-前679年在位。

鄭光祖,字德輝,是元代著名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號稱元代四大雜劇家之一,其作品在民間廣為流傳。

毛文龍(1576-1629年)字振南,明代著名軍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后金的名將。祖籍山西省平陽府太平縣(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出生于杭州。

趙盾,春秋晉人,謚宣孟,又稱趙宣子。趙盾仕晉襄、靈、成三世,屢有政績,孔子稱為“良大夫”。今襄汾縣趙康鎮(zhèn)有其墓及祠廟。

張著,字仲明,號蒙溪,元初襄陵張相村人。至元二十九年(1292)病故于寓所,終年69歲。有《蒙溪集》12卷、《詩學淵源》20卷、《春秋隱括》3卷行世。

來源 | 美麗山西鄉(xiāng)村游

編輯 | 孟成鋼

Hash:6e61ee4852054ec1dfe79c9ac4c8488804b3313a

聲明:此文由 山西畫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