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城墻長度排名?

NO.1長城,世界上最長的城墻

中國最著名的城墻莫過于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萬里長城”了。它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西至內陸地區(qū)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甘肅等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全長21196.18千米。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奇跡,自秦朝開始,修筑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jù)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全國人口的1/20。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御別國入侵,修筑烽火臺,用城墻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后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明朝是最后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大家所看到的長城大部分是那個時期修筑的。

作為軍事防御系統(tǒng),長城的作用已經一去不返,甚至大多已從邊墻變?yōu)閮葔?,但它所攜帶的長城文化,卻持續(xù)不斷地影響著周邊的人們。

NO2.西安城墻,中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好的古城墻

陜西省西安市古城墻,是明朝洪武3年到洪武11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代和元代城墻基礎上擴建的。平面呈長方形,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里。

城墻外有寬20米、深10米的護城河。墻面用青磚包砌,厚重堅實,東西南北四面均開設城門。城門上建有城樓、箭樓、閘樓、巍峨凌空,氣勢宏偉。城樓與箭樓之間有甕城。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樓。這是我國現(xiàn)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現(xiàn)已將城墻辟為環(huán)城公園。

NO3.平遙城墻,中國現(xiàn)存最完好的縣城城墻

山西省中部平遙縣的平遙古城,建于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周長6公里,高8-10米,底寬8-12米,頂寬3-6米,墻身素土夯筑,外壁城磚,白灰包砌。環(huán)城辟城門6道,城門外均有吊橋,門外筑甕城,甕城上有重檐歇山頂城樓,四周各有角樓一座。墻體,每隔60米,筑觀敵樓一座,城墻上共有72座觀敵樓。由于甕城共有6座,形成烏龜形狀,故有烏龜城之說。

平遙城墻馬面多,造型美觀,防御設施齊備,為中國歷代筑城之僅有,并以筑城手法古拙著稱于世。現(xiàn)北、東、南三面城墻及東西隅的魁星樓,經修整而更加完好。

NO4.南京城墻,入選世界紀錄協(xié)會第一大城墻

南京城墻修筑于明朝,始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歷時28年,是世界第一大城垣,由內向外形成了皇城、宮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墻環(huán)套的格局,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guī)?;趾胄蹓眩阽婌`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蜿蜒盤桓達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墻的外廓城墻更是超過60公里。

南京城墻不僅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墻,更是世界第一大城墻,并入選世界紀錄協(xié)會世界第一大城墻。南京城墻“因天時就地利”,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國禮教制度與自然相結合的典范,是古代都城建設的杰出代表,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南京城墻為中國古代軍事防御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筑設計、規(guī)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外城墻都無法與之比擬,可謂是繼中國秦長城之后的又一歷史奇觀。

1988年南京城墻被確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作為“中國明清城墻”項目列入中國申遺預備名單。

NO5. 開封城墻,開封的歷史遺跡之一

河南省開封市的開封古城墻,是河南省保存下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城垣建筑?,F(xiàn)在的開封城墻是清代的建筑,長14公里,高11.3米,底寬6.66米,上寬5米多,內外用大塊青磚包砌,城墻外側是排列整齊的城垛和炮臺。

據(jù)文獻記載,開封最早的? ?池建筑在戰(zhàn)國時期(前365年),大梁城共有12個城門,其中東門名夷門,大約在今日鐵塔附近;西門名高門,在今日城西的東陳莊。明代以前的城墻,除皇城為磚筑外,其他城墻全為土筑,只有城樓和城門用磚砌。古城城外有寬16.66米,深3.33米的護城河圍繞,在城門口的護城河上修有吊橋。開辟五個城門,南為南薰門,北為安遠門,西為大梁門,東北為仁和門,又稱曹門,東南為麗景門,又稱宋門,城門上建有城樓,四個城角各建一座角樓。

NO6.襄陽城墻

湖北省襄樊市襄陽縣的古城墻,原城墻在元末被毀,現(xiàn)城墻為明初重建,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俗稱會仙樓)、魁星樓,西南隅有獅子樓,西北隅有夫人城。

明洪武初年,衛(wèi)國公鄧愈守襄陽,將東北隅城垣擴展至江邊,增辟二門(大北門、長門),連同原有四門,各建城樓一座。六個城門外各有甕城,東、南、西三門的甕城外另有子城,甕城、子城外各設吊橋(后改石橋)。城垣周長7.6公里,平均高8米,寬10米左右,用土層層夯筑,外用大塊青磚壘砌。城北以漢水為池,東、南、西三面鑿有城濠,濠寬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終年水波瀲滟,儼若平湖,全國罕見。

NO7.大理城墻,—水繞蒼山,蒼山抱古城

云南的大理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現(xiàn)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據(jù)文獻記載,它“規(guī)模壯闊”,方圓12里,城墻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稱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墻的外墻為磚,上列矩諜,下環(huán)城溝。

城內市井儼然,布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當然,這些建筑今天多數(shù)已蕩然元存,有的還依稀可見,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墻。南城樓重建于1984年,門頭“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覽大理時親筆所提;城墻是1998后在原城墻遺址上修復的,建筑風格上保持了原有的明代風格。北城門始建于1382年,明萬歷壬寅年重修改名為“三塔門”;城樓毀于解放初期,重建于1984年,2016年進行大修。城樓的屋頂采用了中國宮室建筑中較高級的重檐歇山頂,保留了明朝時期的建筑風格。

NO.8閬中城墻、風水古城

四川省閬中市的閬中古城墻,是典型的明代古城墻,位于古城區(qū)南城新巷,長100米,高5.3米,厚4米,這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風水理論建成的一座城市,被譽為風水古城。閬中古城的主要建筑有古城墻、古城門、古牌樓、古文化街區(qū)、古樹、古寺廟和其他古遺跡7個方面。閬中市尚存的宋代古城墻只有50米長,城墻頂部和兩側還間或長著草木。

閬中古城在戰(zhàn)國時即為巴國國都,現(xiàn)保存有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古民居街院、寺院樓閣等,其歷史文化居我國現(xiàn)行五大古城之首。

NO.9建水城墻,

云南建水縣的建水古城墻,位于昆明之南220公里,古稱步頭,亦名巴甸,建于唐元和年間(810年前后)。建水城最早為南詔時修筑的土城,明洪武22年(公元1389年)擴建為磚城。東門朝陽樓,雖歷經多次戰(zhàn)亂和地震,至今近600年,仍舊巍然屹立。

建水縣在元代就始建廟學,明洪武年間建臨安府學,萬歷年間又建建水州儒學。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煥文、崇文、曲江四個書院。當時,有“臨半榜”之稱,即云南科舉考試中榜者中,臨安府就占了半數(shù)左右,堪稱云南之冠,在全國也不多見。建水 古城歷經12個世紀的建設,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譽為“古建筑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

NO.10蘇州城墻是國內唯一保存完好的水陸城門

江蘇省蘇州市的蘇州古城墻,它的歷史可以上溯到2500年前。兩千多年前的夯土圍城,早在五代時期就已改成了磚砌。上世紀50年代以前,蘇州的城墻還是連綿的,只是經過了全國性的毀城浪潮后,蘇州的城墻也就成了現(xiàn)在這樣殘缺不全的了。

時值今日,蘇州仍擁有的城門或者沿用的地名有(從正北順時針):平門、齊門、婁門、相門、葑門、南門、盤門、胥門、金門、閶門等10個。

若論形制規(guī)模,蘇州城墻自然不如南京、北京等古都的城墻那般宏偉壯麗。但是,在中國城墻建設史上蘇州城墻有著獨特地位,那就是其城門都辟水陸兩城門,為國內僅有,是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的創(chuàng)舉。

歷史上,蘇州最早的城墻是8陸門8水門。蘇州是當年的大城,又是水鄉(xiāng)。擁有地理之便的蘇州,連護城河都修得那般寬闊。其中位于蘇州古城西南角的盤門,就是目前國內唯一保存完好的水陸并列雙城門。

Hash:335936adeae676d27659f729b35fb3dff92f6053

聲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